顶端新闻记者 张弋股天下配资网
面对热浪席卷,空调、西瓜、冷饮是不是你的“消暑必备”?
不过,这可能还不是历史上最热的时期。著名物候学家竺可桢在《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》中就指出,我国共有4个温暖期,分别是夏商,春秋到西汉,隋唐到北宋,南宋末到明初。
按照竺可桢的研究,仰韶文化到殷墟时期,大部分时间的年平均温度高于现在2℃左右;历史时期唐代年平均气温比现在高1℃左右。
宋《槐荫消夏图》(局部)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
看着窗外蒸腾的热浪,很难不让人忍不住回想,古代的人们怎样熬过这难捱的夏天?
今天,就跟着老家河南新媒体矩阵的脚步走进博物馆,看看古人是如何“消夏”的。
展开剩余83%盛夏时节,烈日当空,如果有冷饮吃,岂不美哉?
不仅现代人喜欢冷饮,古人也喜欢用冰和雪加上奶油、糖等做成可口的冰凉甜品,解暑消夏。唐、宋、 元时期流行一种类似今天冰淇淋的“酥山”,《清明上河图》中也描绘过宋朝街市中的饮品店。
郑韩故城地下冷藏室遗迹 图源:《郑韩故城内战国时期地下冷藏室遗迹发掘简报》
做冷饮自然少不了冰块,古代夏天没有可以用来制冰的冰箱,被称为“凌阴”的冷藏室,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地方。古人在这里存储冬天的冰块,以供夏天所需,就像是古代的“冰箱”,《诗经》中有“二之日凿冰冲冲,三之日纳于凌阴”的记载。
郑州地区就有这样一个大规模的战国时期地下冷藏室遗迹,位于新郑郑韩故城,核心部位是5眼圆筒状深约2.5米的地下冷藏窖井,为“凌阴”中重要的冷藏设备。
遗迹发掘者、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金槐、李德宝先生在发掘简报中指出,从出土了大量牛、猪、马、羊、鹿等兽骨来看,这可能是一处以储藏肉类为主的冷藏室,位于宫殿区内,为当时王宫专用的一处地下冷藏室。
冷藏室深度3米左右,周壁是夯筑很坚硬的夯土墙,墙壁上抹了一层草拌泥,光滑平整。夯土墙底粘贴一层方形凹槽砖,冷藏室底部除井窖口外,在地面上全铺上一层方形砖,应是出于保持室内温度低于外界温度的精心设计。
冷藏室底部有一排5眼陶圈券筑的井窖,间隔很近,推测水井并非用来打水,而是把冷藏物品用绳索吊入井窖后,悬空于井内,以保持冷藏的肉品清洁卫生,又便于提取。
夏日炎炎,没有什么比躺在凉席上吹着空调吃西瓜更惬意了。
图源:微博@十相自在灵生
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楚国,人们就已经用上了凉席。2024年在安徽武王墩1号大墓,考古人员就在填土和椁室之间发现了竹席,面积超过200平方米。
在河南信阳城阳城遗址八号楚国贵族墓中,同样有竹席出土。和武王墩竹席不同的是,城阳城遗址的竹席出土时颜色鲜亮,是彩色髹漆竹席,长度都在2米以上,保存较为完整,具有极高的价值。
“玉枕纱厨,半夜凉初透。”
李清照《醉花阴》中的玉枕,便是古人用的瓷枕。瓷枕最早创烧于隋代,到了宋代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,成为物美价廉的“防暑神器”。
三彩童子荷叶枕 宋代 河南博物院藏
河南博物院馆藏的三彩童子荷叶枕便是其中的代表。枕面为荷叶形,其下是一童子伏卧于长方形托板之上,憨态可掬,充满童真,通体施黄、绿、白三彩。
棉花在我国大规模种植是在宋元时期,早期没有棉花种植,且纺织品、兽皮等材质产量有限,因此多使用木头、陶瓷等硬材质作为枕头的原料。瓷枕质地坚实,自带凉气,内部中空,下方有孔穴可以通风透气,枕着有凉爽感。
瓷枕虽质地坚硬,但宋人头上束有厚重的发髻,枕之刚刚适宜,不仅可以纳凉安神,还可以清心明目。《本草纲目》载:“久枕瓷枕,可清心明目,至老可读细书”,说明经常枕瓷枕,年轻时可以明目,到老了还能防止老花眼。
流传千年的《枕赋》这样赞颂瓷枕:“恍惚广寒之宫,依稀冰雪之窟。凛然皂发之爽,倏然炎蒸之萧,思圆木警学之勤,乐仲尼曲肱之趣。庶不负大庭太故(古)之物,又岂持(特)不困于烦暑之酷而已也。”
意思是说,枕着一方瓷枕,能驱走酷暑的烦热,仿佛置身于清凉的广寒宫,可以感受到古人为了学习,枕着圆木小憩不敢大睡的勤奋,也可以感受到孔子枕着胳膊睡觉的清平之乐。
乘凉、纳凉古已有之,中原大地也有不少史料记载。
北宋孟元老的《东京梦华录》就记载了当时开封的消夏图景:“都人最重三伏,盖六月中别无时节,往往风亭水榭,峻宇高楼,雪槛冰盘,浮瓜沉李,流杯曲沼,苞鲊新荷,远迩笙歌,通夕而罢。”
古代夏天流行举办“避暑会”,孟元老所记载的就是当时开封的户外纳凉活动,比唐代还热闹。古人户外纳凉,往往喜欢环境优美之处,如荷塘边、竹林里、凉亭水榭、泛舟湖上等。
风亭水榭是中国传统式建筑,建于水边或水上,以供人休息、观赏风景,古人往往喜欢在水榭边乘凉,进行户外活动。
绿釉陶水榭 东汉中晚期 河南博物院藏
1972年,河南省博物馆(今河南博物院)在灵宝县张湾发掘了一批古代墓葬。在其中一座汉墓里,出土了一批精致的绿釉陶明器,包括楼阁、仓房等建筑模型,其中有两件陶水榭。
水榭主要是表现古人悠闲的田园生活,亭榭、水塘和岸边,都塑有人物鸟兽,主人坐在亭榭正中。此外还有洒扫的佣仆、巡卫的骑士和供庄园主役使的家人。池塘中有小船漂荡,还有鸭鹅鱼鳖在水中嬉戏。岸边,有鸡、鸭、羊和奔跑的麋鹿。
亭式水榭多制作规整,结构相对简单,榭体通透,装饰风格比较写实,榭中塑造的各种人物和动物形象生动,小桥的塑造连接池亭,富于生活气息,一定程度再现了汉代社会生活的景象。
来源:顶端文博股天下配资网
发布于:河南省广源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