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4年前,东北的辽沈战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响,这场战斗的目的就是推翻国民党政权,解放全中国。战斗历时52天,解敌47.2万余人。战后,东北全境得以解放,且战局的天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从此前的敌强我弱股天下配资网,到此时的我军壮大,敌军萎靡,这场战斗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革命的格局,成为历史性的重要转折。辽沈战役不仅是一次军事胜利,更是一次标志性的胜利。
▲ 辽沈战役期间,东北解放军对锦州发动了猛烈进攻
2022年8月16日,习近平主席在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时曾感慨地指出,战胜敌人的胜利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千千万万人民牺牲所换来的。正如他所说,淮海战役的胜利,背后是百姓推着小车坚持到底;渡江战役的成功,是百姓用小船劈波斩浪;而辽沈战役的胜利,是靠东北人民的全力支援换来的。
据统计,辽沈战役期间,东北人民提供了巨大的支持。战役中,共有183万民工参与了支援,出动担架13.7万副,大车12.9万辆,修复公路2185公里,运输粮食5500万公斤,提供棉衣100万套。正是东北人民在物资和精神上的巨大支持,确保了我军的兵员和物资供给,为胜利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展开剩余67%▲ 在辽沈战役的前线,百姓组成担架队,帮助人民解放军运输伤员和补给
谁心系人民,谁就能赢得人民的心。在战争期间,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,人民能够辨识谁才是他们真正的依靠。对比两方的军队风貌,不难看出天壤之别。国民党的军队涣散,士气低落,纪律松弛;而我方则纪律严明,士气高昂,人人心系百姓。战争的结局,最终会向那些赢得民心、获得人民支持的一方倾斜。
辽沈战役中的许多细节,印证了为什么人民能够坚定地支持解放军。在锦州地区,苹果是当地的主要农产品。战斗临近时,正值苹果的丰收季节,东北野战军指示部队:无论在何种情况下,都绝不动老百姓的一颗苹果。无论是树上的、地上的,还是已经被收获到家中的苹果,都不准触碰,这是严格的纪律,必须坚决执行。事实上,战士们确实做到这一点,无论是在途中,还是暂住在老乡家中,战士们都能忍受饥饿与渴望,坚守纪律,拒绝任何苹果。
毛泽东同志在得知这一细节后,十分感动,并在报告中写道:“我看到这个消息非常感动。战士们自觉认为:不吃老百姓的苹果是一种高尚行为,而吃了则是卑鄙的,因为这是人民的东西。我们的纪律就是建立在这种自觉性的基础上,这也是我们党领导和教育的结果。人需要一些精神,而这种革命精神正是从中汲取出来的。”
▲ 解放军进入上海后,为了不打扰市民,战士们在街头默默露宿
这种以民为本的精神,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上屡见不鲜。当解放军进入上海时,战士们为了不惊扰市民,宁愿在寒风中依偎而眠,露宿街头。在青岛,解放军驻扎的寺庙内,战士们严格遵守宗教政策,拒绝使用寺庙的锅灶做饭,战斗后只能干吃生米。正是凭借着这种“绝不吃老百姓一个苹果”的自律精神,人民军队始终坚守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,逐渐锤炼成一支纪律严明、作风优良的队伍,赢得了人民的广泛支持,为最终的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。
今天,硝烟已散,但人民军队始终在守护着人民,人民也始终支持着他们的子弟兵。从新中国成立后的大规模建设,到西藏的解放、抗击非典与新冠疫情、抗震救灾与抢险救援,人民军队始终义无反顾,勇敢向前。无论是重庆突发山火,武警消防员们冒险驰援,与志愿者一起投入到扑火救灾的“新时代淮海战役”;还是四川泸定发生6.8级地震,消防员们自制担架,在急流中抬伤员,网友纷纷感慨:这就是“飞夺泸定桥般的救援”,令人动容。
人民是江山,人民更是靠山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,因始终铭记人民、心怀人民,永远充满战斗力,历经风雨始终坚守着这个承诺。
发布于:天津市广源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